印刷方面
适用于抗水、油及化学物品等性能较高的产品标签,瀚源印刷常将此材料应用于化妆品、洗发水、洗涤和其他在使用过程中有耐潮、耐挤压要求的日用化学品标签。优异的柔软性,尤其适用于塑料袋。也可用于因环保要求而不能使用PVC标签材料的情况。
加工方面
聚可用吹塑、挤出、注射成型等方法加工,广泛应用于制造薄膜、中空制品、纤维和日用杂品等。
应用薄膜
低密度聚广泛用作各种食品、衣物、医药、化肥、工业品的包装材料以及农用薄膜。也可用挤出法加工成复合薄膜用于包装重物。
1975年以来,高密度聚薄膜也得到发展,它的强度高、耐低温、防潮,并有良好的印刷性和可加工性。
此外,还可以在纸、铝箔或其他塑料薄膜上挤出涂布聚涂层,制成高分子复合材料。
中空制品
高密度聚强度较高,适宜作中空制品。如牛奶瓶、去污剂瓶;
管板材
挤出法可生产聚管材,高密度聚管强度较高,适于地下铺设;挤出的板材可进行二次加工;也可用发泡挤出和发泡注射法将高密度聚制成低泡沫塑料,作台板和建筑材料;防护套(例如缆索护套)。
纤维
低压法的核心技术在于催化剂。德国齐格勒发明的TiCl4-Al(C2H5)3体
聚结构式
聚结构式
系为聚烯烃的**代催化剂,催化效率较低,每克钛约得数千克聚。1963年比利时索尔维公司**以化合物为载体的*二代催化剂,催化效率达每克钛得数万至数十万克聚。采用*二代催化剂还可省去脱除催化剂残渣的后处理工序。以后又发展了气相法高效催化剂。1975年,意大利蒙特爱迪生集团公司研制成可省去造粒而直接生产球状聚的催化剂,被称作*三代催化剂,是高密度聚生产的又一变革。
聚是结晶热塑性树脂。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子量、聚合度和其他性能很大程度上均依赖于使用的聚合方法。聚合方法决定了支链的类型和支链度。结晶度取决件分子链的规整程度与其所经历的热历史。
聚对于环境应力(化学与机械作用)是很敏感的,耐热老化性差于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和加工条。聚可用一般热塑性塑料的成型方法(见塑料加工)加工。用途十分广泛,主要用来制造薄膜、包装材料、容器、管道、单丝、电线电缆、日用品等,并可作为电视、雷达等的高频绝缘材料。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产量约占塑料总产量的1/4。1983年世界聚总生产能力为24.65Mt,在建装置能力为3.16Mt。2011年较新统计结果,**产能达到96Mt,聚生产的发展趋势显示,生产消费逐步向亚洲地区转移,中国日渐成为较重要的消费市场。
生产方法
聚按聚合压力可以分为高压法、中压法、低压法;按介质来分可以分为淤浆法、溶液法、气相法。
高压法用来生产低密度聚,这种方法开发得早,用此法生产的聚至今约占聚总产量的2/3,但随着生产技术和催化剂的发展,其增长速度已大大落后于低压法。低压法就其实施方法来说,有淤浆法、溶液法和气相法。淤浆法主要用于生产高密度聚,而溶液法和气相法不仅可以生产高密度聚,还可通过加共聚单体,生产中、低密度聚,也称为线型低密度聚。各种低压法工艺发展很快。中压法仅菲利浦公司至今仍在采用,生产的主要是高密度聚。
高压法
用氧或过氧化物等作引发剂,使聚合为低密度聚的方法。经二级压缩后进入反应器,在压力100~300MPa、温度200~300℃及引发剂作用下聚合为聚,反应物经减压分离,使未反应的回收后循环使用,熔融状的聚在加入塑料助剂后挤出造粒。
所用聚合反应器有管式反应器(管长可达 2000m)和釜式反应器两种。管式法流程的单程转化率20%~34%,单线年生产能力100kt。釜式法流程的单程转化率20%~25%,单线年生产能力180kt。
低压法